欢迎来到泸州市中医医院
24小时应诊电话:0830-3103108
预约挂号电话:0830-3192516(接电话时间8:00-11:30,13:30-17:00)

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国家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

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心衰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内二科糖尿病健康知识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02-13 09:40:46

糖尿病人饮食小窍门

  合理地控制膳食,对糖尿病人尤为重要。下面是记者在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营养科走访后整理出来的一些饮食小窍门,供网友参考。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特殊糖尿病人应该怎么样配餐?
  对肾病,高血压,高血脂这些患糖尿病的特殊人群的三餐需要进行专门处理。一般糖尿病人在我们医院都是采用统一的食谱,象早餐,从降糖的角度考虑,都是吃脱脂牛奶、鸡蛋、燕麦、青菜这些。但是如果病人胆固醇高的话,早餐就只能吃一个蛋青,不能吃蛋黄。燕麦,一种是速溶的,一种是煮的,瘦一些的人,吃速溶的就可以了,胖一点儿的人,就要吃煮的颗粒大一点儿的燕麦。燕麦是比较理想的调血脂、控制血糖的食物。中午病人可以吃一些其他的主食,像加了粗粮的米饭,我们这里糖尿病人的米饭全是加粗粮的。一般要做到餐餐有菜,但菜的含糖量要求在3%以内,在我们医院的病人,早饭半斤菜左右,中午一斤,晚上一斤,量很大。饿了以后,可以随时加。
  苦荞麦茶,据说具有降糖作用,但是这类东西喝多了,是不是也会导致低血糖?
  苦荞麦是天然的粮食,不是经过加工提取的东西,所以不用担心,天然食物一般不会有副作用。高精度提取的一些营养素,比如益黄铜,是从大豆里提取的,单吃大豆不会出现副作用,但是如果单吃益黄铜,吃得过量,就会有副作用。吃胡萝卜,像天然食物里头的胡萝卜素,维C,维E,番茄红素,花青素,这类东西,对身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把这些营养素单提取出来,尤其是做了高投入成本提取的那些营养素,比如说β胡萝卜素,吃完了以后,看看对肺癌的作用,病情不但没好转,反而加重了。所以多食用一些天然食物还是比较好的。因为天然食物里的多种营养物质对身体起到的是协同作用。
  意大利面对控制血糖效果很好,是吗?
  经过我们的临床经验证明,意大利面是最理想的控制血糖的主食。意大利面的主要成份是硬质小麦,和我们平时吃的面食成份不一样。
  糖尿病人食用橄榄油会非常有益处吗?
  橄榄油的主要成份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就我们中国人平时的饮食结构而言,对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是严重不足的。我们一般的饮食中,饱和脂肪酸类食物普遍超标,都不饱和类的占中等,单不饱和的很不够。橄榄油最大的一个作用是降脂,血脂高的人用了效果很好,我们医院的病人三餐一般都吃用橄榄油做的凉拌菜,油的摄入量也因人而异,中等个头的一天用两勺,20克左右,高个的差不多3勺,像我这种个子矮点的,1勺就差不多了。橄榄油还有保护血管,消炎,抗癌等多种功效。有条件的病人,平时炒菜、凉拌菜都可以用橄榄油。
  吃鱼对糖尿病人的恢复很有好处吗?
  糖尿病人应该每天至少吃一次鱼,鱼肉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须的一种脂肪酸,可以促进血糖的反射,糖尿病人,往往生理反射机能不好,导致代谢跟不上,所以会血糖高,鱼肉恰好可以增强人体对糖的反射功能,所以糖尿病人应多吃鱼肉,最好每天都吃。
  糖尿病人吃粥好吗?
  大米粥、小米粥、细棒子面粥,从经验来讲谈,熬的时间越长,血糖生成指数越高。同样的一种东西,比如玉米,鲜玉米和干玉米的血糖生成指数也不一样,同一个病人吃干玉米就没事儿,吃鲜玉米,血糖马上就会上来。所以同一种粮食,加工的方法不一样,对血糖的影响也不一样。我们病人有些时候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一下经验。
  几种控制血糖的食物
  所有的豆类血糖生成指数都不高,可以推荐病人食用。魔芋、海带也很底。还有水果,尤其是青苹果,我们提倡吃青苹果,青苹果含有水溶性膳食纤维,对人体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青苹果本身含糖量比红苹果要低。其次就是柚子,柚子含有天然的胰岛素成份。樱桃也不错,血糖生成指数也很底,很多病人吃了以后反应都很好。象西瓜这样的水果不吃为好,很多病人挡不住诱惑,尝了尝,血糖马上就会升高。
糖尿病友,你会自测血糖吗?
 
  [在我们一天的生活中,可以分为上午,下午,晚上,睡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情绪与精力、工作与生活、劳累与休息、紧张与松弛、进餐与饥饿、各种生理、生化的变化都随之不同,血糖也会随之波动,至于每天之间的比较也不尽相同,在工作,生活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都会对血糖造成影响。糖尿病人要想把血糖控制好,就必须首先了解每一天各个阶段血糖的情况,要了解哪些因素会使血糖升高或降低,哪些因素不会引起血糖的变化,因此血糖监测对于控制糖尿病,调整自己的生活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一、应当什么时候监测血糖呢?
  1.早餐前血糖:
  早晨6点-7点的血糖,不应当叫“空腹血糖”。因为有很多人误解只要没吃饭抽血测血糖就是“空腹血糖”。甚至上午9、10点钟还在抽血测血糖,这早已失去了“空腹血糖”的意义,所以我们管这叫“早餐前血糖”。
  临床意义是:体现夜间基础状态的血糖及黎明时升糖激素对血糖的影响(即黎明现象),也体现降糖药的远期疗效。
  2.午餐前、晚餐前、睡觉前血糖:
  临床意义:体现正常人血糖的最低值及糖尿病人良好控制血糖的最低值:降糖药的较远期疗效。
  3.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晚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
  临床意义:体现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也是筛选糖尿病的方法之一,若大于等于10.0mmol/l(200mg/dl)诊断为糖尿病,若小于此值需要做糖耐量实验(OGTT)来确诊。
  注意事项:
  随机血糖:
  捕捉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的影响:如多吃、少吃、吃特殊食品、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月经期等。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约10分钟之内),当低血糖后机体中升血糖的激素马上释放,在10分钟左右使血糖升高,甚至高出平时的水平,所以当怀疑有低血糖发生时要及时测血糖,捕捉低血糖的瞬间。若测血糖晚了,血糖正常或高血糖则不能明确是低血糖后高血糖反应还是本来就没有低血糖,两种情况治疗完全相反。
  夜间血糖:
  若早餐前血糖高,到底是夜间血糖一直在高还是凌晨时才高的,其治疗是不一样的,故可以自行设计测测夜间血糖,如:0点,2点,4点,6点的血糖。
  餐后1/2小时-1小时血糖:
  如果吃了消化吸收特别快的食物,如粥、果汁、饮料、西瓜、葡萄、血糖可能升高得快,故需要测测吃这些食品后短时间的血糖。如果想了解吃普通食品,血糖最高时的情况,应测餐后1小时的血糖。
  二.关于血糖测试频率及注意事项:
  1.无论是否服用降糖药或用胰岛素的病人,当血糖未控制达标时,需至少每周正规测一天7次血糖(即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觉前血糖)。
  2.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病人,如果血糖已达标,生活有规律,无特殊情况每2周最好正规测一天7次血糖,至少测一天4次(即早餐前+3餐后2小时血糖)。
  3.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如果血糖已达标,生活有规律,无特殊情况,每2周必须正规测一天7次血糖。因胰岛素剂量或种类的调整需一天的7次血糖的结果甚至更多,一天4次血糖结果不够全面。
  4.以前只测“空腹”血糖及午餐后2小时血糖(或早餐后2小时血糖)现在认为是不全面的,应当纠正。
  5.医院门诊只能测早餐后2小时及午餐后2小时血糖,其他血糖的测试是满足不了的,需病人自己在家测试,故每个糖尿病病人必须自备一台血糖仪,并且随身携带,出门在外时可按时测血糖,也可及时捕捉特殊情况下的血糖变化,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
  6.购买血糖仪时不要图便宜。
  为控制好自己的糖尿病,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为了长寿健康,糖尿病病人应当人手一台血糖仪,随时,定期地自我监测血糖。

何谓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0)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早在l956年0akley等首先用"糖尿病足"这一名词。并认为该病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和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但由于此病多发生在四肢手足末端,因此,又称为肢端坏疽。它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糖尿病人的健康。应该强调的是糖尿病足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它既有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又有肢端溃烂,局部感染等外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所以在治疗上,要重视内外科综合治疗。
据报道,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在其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足溃疡或坏疽。因糖尿病足造成的截肢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而后者85%以上是因足部溃疡恶化造成深部感染或坏疽所致。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根据糖尿病足部病变的性质,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性坏疽三种临床类型。
  1.湿性坏疽临床所见到的糖尿病足多为此种类型,约占糖尿病足的3/4。多因肢端循环及微循环障碍,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皮肤损伤感染化脓。局部常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常伴有全身不适,毒血症或败血症等临床表现。
  (1)湿性坏疽前期(高危足期):常见肢端供血正常或不足,局部浮肿,皮肤颜色紫绀,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部分患者有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或减弱,常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
  (2)湿性坏疽初期:常见皮肤水疱、血泡、烫伤或冻伤、鸡眼或胼胝等引起的皮肤浅表损伤或溃疡,分泌物较少。病灶多发生在足底、足背等部位。
  (3)轻度湿性坏疽:感染已波及到皮下肌肉组织,或已形成轻度的蜂窝织炎。感染可沿肌肉间隙蔓延扩大,形成窦道,脓性分泌物增多。
  (4)中度湿性坏疽:深部感染进一步加重,蜂窝织炎融合形成大脓腔,肌肉肌腱韧带破坏严重,足部功能障碍,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
  (5)重度湿性坏疽:深部感染蔓延扩大,骨与关节破坏,可能形成假关节。
  (6)极重度湿性坏疽: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化脓、坏死,并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
  2.干性坏疽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干性坏疽较少,仅占足坏疽病人的1/20。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严重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致使血管腔阻塞,血流逐渐或骤然中断,但静脉血流仍然畅通,造成局部组织液减少,导致阻塞动脉所供血的远端肢体的相应区域发生干性坏疽,其坏疽的程度与血管阻塞部位和程度相关。较小动脉阻塞则坏疽面积较小常形成灶性干性坏死,较大动脉阻塞则干性坏疽的面积较大,甚至整个肢端完全坏死。
  (1)干性坏疽前期(高危足期):常有肢端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怕冷,皮肤温度下降,肢端皮肤干枯,麻木刺疼或感觉丧失。间歇跛行或休息疼,多呈持续性。
  (2)干性坏疽初期:常见皮肤苍白,血疱或水疱、冻伤等浅表干性痂皮。多发生在指趾末端或足跟部。
  (3)轻度干性坏疽:足趾末端或足跟皮肤局灶性干性坏死。
  (4)中度干性坏疽:少数足趾及足跟局部较大块干性坏死,已波及深部组织。
  (5)重度干性坏疽:全部足趾或部分足由紫绀色逐渐变灰褐色,继而变为黑色坏死,并逐渐与健康皮肤界限清楚。
  (6)极重度干性坏疽:足的大部或全部变黑坏死,呈木炭样尸干,部分患者有继发感染时,坏疽与健康组织之间有脓性分泌物。
  3.混合性坏疽:
  糖尿病患者混合性坏疽较干性坏疽稍多见。约占糖尿病足病人的1/6。因肢端某一部位动脉阻塞,血流不畅,引起干性坏疽,;而另一部分合并感染化脓。
  混合性坏疽的特点是:
混合性坏疽是湿性坏疽和干性坏疽的病灶,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肢端的不同部位。混合坏疽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溃烂部位较多,面积较大,常涉及大部或全部手足。感染重时可有全身不适,体温及白细胞增高,毒血症或败血症发生。肢端干性坏疽时常并有其它部位血管栓塞,如脑血栓,冠心病等。

中医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足或肢端坏疽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与合并感染又是糖尿病足的常见原因。据统计,1992年中国因糖尿病足住院的患者占糖尿病住院人数的12.4%,其中截肢率为7.3%。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使患肢的创面愈合率达到87.6%,截肢率降为1.7%,免除了许多糖尿病患者的截肢之苦。
  糖尿病足的临床分级
  0级:皮肤无开放性病灶。表现为肢端供血不足,颜色紫绀或苍白,肢端发凉、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肢端刺痛或灼痛,常伴有足趾或足的畸形等。
  一级: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水疱、血疱、鸡眼或胼胝,冻伤或烫伤及其他皮肤损伤所引起的浅表溃疡,但病灶尚未波及深部组织。
  二级: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常有轻度蜂窝组织炎,多发性脓灶及窦道形成,或感染沿肌间隙扩大,造成足底、足背贯通性溃疡或坏疽,脓性分泌物较多,足或指趾皮肤灶性干性坏疽,但肌腱韧带尚无破坏。
  三级:肌腱韧带组织破坏。蜂窝组织炎融合形成大脓腔,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足或少数足趾干性坏疽,但骨质破坏尚不明显。
  四级:严重感染已造成骨质破坏,骨髓炎,骨关节破坏或已形成假关节,部分足趾或部分手足发生湿性或干性严重坏疽或坏死。
  五级: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或缺血,导致严重的湿性或干性坏疽,肢端变黑,尸干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
  糖尿病足的分级处理
  临床上,根据糖尿病足的不同病程,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可以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
  糖尿病足一级的处理:内服药: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可选用丹参、川芎、赤芍、当归、银花、连翘等。
  局部处理:若肢端供血尚好,创面较小,应尽早逐渐清除溃烂组织,有利于溃疡愈合。若下肢供血不足,并发症较多,应选用胰岛素和抗生素积极控制糖尿病及感染,待肢端供血得到改善,再做清创处理,并给予活血化瘀,去腐生肌药物外敷。若有水疱、血疱,应在严格消毒条件下,选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容物抽出,使其干瘪,并涂以2.5%碘酒预防感染。若有鸡眼、胼胝,应做部分或全部切除,涂以生肌散、生肌膏或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
  糖尿病足二级的处理:内服药:在严格控制糖尿病及感染情况下,可静脉点滴川芎嗪、丹参、血栓通注射液等活血化瘀中药,改善肢端血液循环,同时内服以活血通络,解毒化湿为主的中药,可选用丹参、赤芍、当归、地龙、银花、蒲公英、赤小豆等。
  局部处理:局部红肿者,可涂中药黄连、黄柏、马齿苋、大黄湿敷,以消炎祛肿。已形成脓肿者,应切开排脓引流,保持引流畅通,但避免挤压或过分冲洗,以免感染沿肌间隙蔓延扩大。若出现较多的坏死组织,采用蚕食的方法逐渐清除。可在坏疽创面贴敷活血化瘀、去腐生肌的中药粉,以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糖尿病足三级的处理:内服药:在积极控制血糖及感染的情况下,可内服清热凉血、解毒利湿的中药,可选用银花、连翘、黄芩、丹皮、马齿苋、黄柏、苍术、薏苡仁等。
  局部处理:对局部脓肿应及早切开排脓;对口小腔大的坏疽应扩大切口,保持引流通畅;对局灶性或少数足趾干性坏疽,在与健康组织分界清楚后,手术清除;局部创面比较清洁红润者,可用生肌玉红膏,但局部仍需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糖尿病足四级的处理:内服药:该级坏疽严重,应选用有效抗生素静脉点滴,如加大抗感染力度,并加大活血化瘀、改善循环与微循环的药物,积极控制心肾脑及其他急慢性并发症。中药应辨证论治:热毒重应加强清热解毒,湿热重应清热利湿,血脉阻滞应加大活血化瘀作用,创面新鲜,久不愈合应益气养血促进创面愈合。
  局部处理:对疑有厌氧菌感染或窦道较深,脓性分泌物较多者,局部可敞开创面,高压氧舱或红外线照射。干性坏疽处理:干性坏死与健康组织分界清楚后,可自足趾基底切除。如足背足底发生部分干性坏疽,可将坏死足趾连同跖骨部分截除;多个足趾坏疽并波及跖骨坏死,可做跖骨部分截除;对骨质破坏感染者,除积极抗感染外,在清创时应对已失去生命力,脱离骨膜的死骨加以清除。
  糖尿病足五级的处理:该级是极重度坏疽,应在严格控制血糖、感染的情况下,做截肢手术治疗。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
尽管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的原因,然而只要患者做到以下几方面,糖尿病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高血糖,使血糖接近正常;严格控制高脂血症,少吃胆固醇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积极治疗高血压;坚持每日运动,维持正常体重;绝对禁止吸烟;若有血管阻塞应设法祛除。积极预防危险因素:1)每天检查足部,若发现水疱、皮裂、磨伤、鸡眼、胼胝、足癣、甲沟炎等应及时处理及治疗。2)保持足部卫生,每晚用温水(不超过40℃)及软性肥皂洗脚,用柔软吸水力强的毛巾擦干脚趾缝,涂上润肤膏。3)鞋应宽大、舒适、合脚,使足趾在鞋内完全伸直,并稍可活动,鞋的透气性要好,以皮鞋、布鞋为好;袜子要软,合脚,袜子尖部不要过紧,不穿松紧口袜子,不穿有洞或修补不平的袜子,提倡穿棉线袜。汗多者应在鞋里及袜子中放少许滑石粉,袜子要勤换洗。4)避免肢端皮肤受损,即使轻微损伤也可导致严重坏疽。5)不要赤脚行走,不要光脚穿鞋,不贴有损皮肤的胶布,严禁使用强烈的清毒药,剪脚趾甲不宜剪得太短,应与脚趾相齐,以免损伤导致足部感染。每天按摩足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预防糖尿病足十分有益。


糖尿病足的基本治疗方法

  糖尿病足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它既有糖尿病内科临床表现,又有局部溃烂、感染等外科症状和体征,常在发生坏疽之前或同时伴有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局部感染及其它相关心、脑、肾,眼底病变,肺部感染,酮症等急慢性并发症。因此,涉及到多学科检查、诊断与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基础治疗需要贯穿治疗整个过程的始终: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糖尿病,改善微循环及血管再疏通,抗感染,纠正各种相关急慢性并发症和支持疗法。此阶段的治疗用药,需要贯穿治疗整个过程的始终。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忌只见局部伤口,忽略全身状态的作法。
  (2)局部伤口不宜急于清创:在糖尿病足急性期,局部红肿热痛较为明显,但除急性化脓切开引流外,不宜过分清创手术处理。以防止坏疽漫延扩大。
  (3)清除坏死组织时宜采用蚕食的方法:在基础治疗有明显效果后,患者一般情况好转,不良代谢状态得以纠正,糖尿病及全身和局部的感染得到控制,循环与微循环得以改善。此时足坏疽局部与健康组织界限比较清楚,可进入去腐阶段。此阶段重点是去腐逐渐清除坏死组织,采取"蚕食"的方法;同时加大引流力度,为创面愈合创造条件。
  (4)内外科治疗不宜偏废:外科血管重建手术及介入放射学治疗糖尿病足,是近年来的新手段之一,主要解决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足部坏疽。但由于大部分糖尿病足坏疽是由于微小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所致,因此,仍要强调内外科综合治疗。根据病变程度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