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质概述:痰湿体质多由各种因素致水液内停、痰湿凝聚而成;以形体肥满、口黏苔腻为主要特征。痰湿体质者多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此类人群性格多偏温和、稳重、擅于忍耐。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 ,奉生者少。”——《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
冬季养生原则:敛阴护阳,补肾益精,健脾养心,豁达情志。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阶段,万物转变为静态潜匿之状。此时人体也渐渐转化为纳藏精微,聚敛阳气的状态。身体代谢功能也随之减缓,以便累积机体所需的精微物质,为来年新的循环做物质上的准备。冬季与肾脏相对应,故冬季的养生就要遵循肾脏“闭藏”的功能特点,做到闭藏有度,勿乱施泄的基本原则。同时应兼顾脾脏,以收健脾化痰,利水渗湿之功。
应避免过早出门锻炼,待太阳出来,地表温度升高时方可外出,且宜选择动作幅度较小的运动或室内运动,如散步、打太极、阅读、室内养花、观鱼等;不生气、不发怒,保持心情愉快、情绪调畅; 饮食上以清淡为主,适量吃些苦味食品,少食咸味。总之,痰湿体质者冬季应避免受寒、清淡饮食、淡定情绪。
个体化调养方案-饮食调养
《遵生八笺》中对冬三月摄生是这样说的:“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因此,在冬季要适当增加苦味食物,同时减少咸味食物的摄入,以护养心气。痰湿体质者还可适当增加温阳健脾、利水渗湿之品。
1. 养生食材:
茯苓茶:
具体做法:取茯苓10克、红茶3克,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即可。
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
2. 养生粥:
薏苡仁赤小豆粥
具体做法:取薏苡仁、赤小豆各3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即可。
功效:健脾,化痰,祛湿
痰湿体质的人宜少食甜黏、油腻、肥甘厚味等容易助痰生湿的食物,如甜饮料、饴糖、李子、石榴、大枣、枇杷、肥肉等。
个体化调养方案-经穴养生
循经拍打经络:足少阴肾经
冬季足少阴肾经当令,此时寒气旺盛,阳气深藏,应该顺应气候特点,静养修身以守护体内阳气。肾经属水,主固摄,又藏精。若此时足少阴肾经的气血充盛,有利于人体内精华物质的固摄和收藏,并且肾为先天之本,可固本培元,积蓄精气。要想在冬季保持气血通畅,促进人体阳气的收藏和固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拍打肾经。
具体方法:从足底脚心处(涌泉穴)开始拍打,然后循腿内侧向上,到大腿根以后再沿着腹部正中线两旁继续循经向上,直到锁骨以下。每次从下往上拍打左右各50遍,每日两次。
个体化调养方案-下蹲运动
下蹲是最好的有氧经络运动,可活跃所有经络中的气血,加强足六经与督脉的活力,固肾精、强腰力,积蓄生命阳气。为亚健康人群常规性养生方法,被称为超级健康法。对于糖尿病、免疫力低下、便秘等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下蹲的姿势有四种,高蹲、半蹲、全蹲、直起直蹲。下蹲的次数,以每组蹲20到30次为宜,根据自己的体质,每天可做2至3组。
个体化调养方案-足浴保健
推荐适合痰湿体质的泡脚方————冬季平胃祛痰汤
组成:苍术、陈皮、白术各15克,厚朴、化橘红、石菖蒲各10克,乌药、生姜20克。
原理:本方根据平胃散化裁而来,保留苍术、厚朴、陈皮、生姜以燥湿运脾,行气和胃。配上化橘红燥湿散寒,利气消痰;石菖蒲开窍辟秽,行气化湿;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祛痰。诸药相合,可收行气祛痰,健脾化湿,温肾散寒之效。
注意事项:
1.时间不能太长,以身上微微汗出为宜;
2.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避免影响胃的消化吸收;
3.泡脚用具最好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水位以浸泡到小腿为宜;
4.皮肤有外伤者忌用此方法;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其他严重疾病等不宜泡脚者严禁使用此法。若需泡脚,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文/健康管理中心 詹禄叶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