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外科手术,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可以将患者的动脉和静脉连接起来,形成的一个血流通道。简单来说,就是把原本位置较深、血流速度快的动脉和位置较浅、血流速度慢的静脉 “接” 在一起。这样一来,动脉血就会直接流入静脉,使得静脉血管变得更粗、更有弹性,血流量也大幅增加,能够满足血液透析时对血管通路的高要求。
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日常护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内瘘的使用寿命和透析效果,是维持生命的“生命线”。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详细日常护理要点:
一、保护内瘘,避免损伤与压迫
1.避免压迫
睡觉:严禁睡在造瘘侧手臂上。建议平躺或健侧卧位,造瘘侧手臂放在身体侧方或胸前舒适位置。
穿着:衣袖要宽松,避免紧身衣物、手表、手镯、过紧的橡皮筋或绷带压迫内瘘。不要将包包的背带长时间压在造瘘手臂上。
测量血压/抽血:严禁在造瘘侧手臂测量血压、扎止血带、静脉输液或抽血。
其他:避免提重物(一般建议不超过5公斤)、避免用造瘘侧手臂支撑身体起床或做剧烈运动(如举哑铃、引体向上)。
2.避免外伤
保护造瘘侧手臂免受碰撞、切割、刮伤、烫伤、蚊虫叮咬等。 避免在造瘘侧手臂佩戴尖锐饰品,修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
3.保持清洁
每次透析前和日常生活中,保持造瘘侧手臂皮肤清洁干燥。透析前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洁。透析后24小时内,严格保持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如果需要淋浴,建议在穿刺点覆盖防水敷料,淋浴后及时消毒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
二、促进内瘘成熟与功能维护
1.坚持功能锻炼:常用方法:握力球/压力球锻炼:用造瘘侧手反复捏握软球(如网球、专用握力球),每次5-10分钟,每天3-4次。力度适中,感到内瘘血管有搏动或震颤增强即可。
2.束臂锻炼:在非透析日,用健侧手或血压袖带(压力低于收缩压)轻轻压迫造瘘侧上臂(肘部上方),同时做握拳动作,感觉内瘘血管充盈膨胀后,松开压迫,反复进行。需在医生或护士指导下进行。
3.日常活动:鼓励适当活动造瘘侧手臂(如梳头、刷牙、轻度家务),促进血液循环。
三、自我检测——重中之重!
1.“一看”
观察内瘘血管走行区域皮肤有无红肿、淤青、皮疹、破溃、渗液。观察血管有无异常膨出(动脉瘤样扩张)。观察肢体有无肿胀(手指、手臂)。
2.“二摸”
震颤:用2-3个手指指腹(非指尖)轻轻放在吻合口或静脉血管上。正常情况下应能感觉到持续、轻柔的“嗡嗡样”震颤。震颤减弱或消失是内瘘堵塞的最早期信号!
搏动:触摸血管,感受其搏动强度和范围。搏动过强(像敲打桌面)或过弱都需警惕。
3.“三听”
杂音:将耳朵贴近或用听诊器放在吻合口及静脉血管上。正常情况下应能听到连续、低调、粗糙的“呼呼”或“沙沙”样吹风样杂音。杂音音调变高(像吹哨)、变弱或消失是严重警告信号!
以下紧急情况处理必须立即联系前往透析中心就医处理。
1.发现震颤或杂音减弱、异常、消失。
2.穿刺点或内瘘区域大出血,按压无法止住。
3.手臂突然剧烈疼痛、肿胀、发凉、苍白或麻木。
4.穿刺点或血管区域出现明显红肿热痛、有脓点、脓液等。立即联系就医。
作者:血液透析室吴远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