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骨折后,常常有患者家属问:
医生,我七姑说,羊肉也不能吃,吃了以后筋要“zhua”;
医生,我八姨说,鸡肉也不能吃,是不是真的?
其实,通常骨折后一般没有太大的饮食禁忌,主要是不能吃一些辛辣刺激和生冷油腻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适当喝一些骨头汤,牛奶等补钙的食物,可以促进骨折处钙盐的沉积,加速骨折愈合。
“那我晓得了,我要多吃骨头来以形补形”。
但骨头汤中脂肪含量明显高于一般食物,部分患者不宜过多进食高脂肪食物,尤其是对于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
那骨折后应该如何科学的饮食。如今,有没有药膳方法,兼顾美味营养又能促进骨折恢复呢?
骨折后,身体的修复过程是一场复杂的“战役”,需要经历“祛瘀、续骨、强体”三个阶段。中医强调“因时制宜”,通过不同阶段的食疗方案,结合时令食材和科学佐证,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健康。
一、早期(2-3周):祛瘀生新,活血化瘀
骨折初期,身体的主要任务是“祛瘀生新”,即通过活血化瘀来清除瘀血,避免瘀血阻滞影响后续修复。此时,患者的脾胃较为虚弱,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推荐药膳:祛瘀生新汤
材料:三七粉3克、生地黄15克、猪瘦肉200克、姜片适量。
功效:
三七粉:活血化瘀,促进瘀血排出。现代研究发现,三七中的总皂苷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因子,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瘀血代谢。
生地黄:养阴清热,缓解炎症。生地黄在中医中被视为清热凉血的要药,能够有效减轻骨折初期的肿胀和疼痛。
猪瘦肉:补气血,提供营养支持。猪瘦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铁元素,有助于补充因失血导致的气血不足。
这些材料共同作用,帮助加速新血生成,为后续修复打下基础。
科学佐证
现代研究证实,三七中的总皂苷成分可以显著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瘀血代谢。这一发现与中医“活血化瘀”的理论高度契合。
二、中期(4-8周):续骨生痂,促进修复
骨折中期,骨痂开始形成,修复进入关键阶段。此时,身体需要大量蛋白质和钙质来支持骨组织的修复,同时改善微循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输送。
推荐药膳:骨碎补猪骨汤
材料:骨碎补15克、丹参10克、猪骨300克、黄豆50克、姜片适量。
功效:
骨碎补:促进骨痂形成,加速骨骼愈合。研究证实,骨碎补中的黄酮类成分可以激活成骨基因Runx2,促进骨细胞分化。
丹参:改善微循环,增强局部血供。丹参中的丹参酮能显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骨组织修复提供更好的条件。
黄豆:提供优质植物蛋白,支持肌肉和骨骼修复。
猪骨:提供丰富的钙质和骨胶原,促进骨痂稳定。
这些材料共同作用,帮助骨组织修复和骨痂稳定。
科学佐证
研究表明,骨碎补中的黄酮类成分可以显著激活成骨基因Runx2,促进骨细胞分化;丹参中的丹参酮则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骨组织修复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后期(8周以上):强筋壮骨,恢复元气
骨折后期,骨骼基本愈合,但筋骨仍需进一步强化,同时需要补肝肾、恢复身体元气。这一阶段的调理重点是通过滋补肝肾、强筋壮骨,帮助患者恢复体力。
推荐药膳:归芪杞子炖鸡
材料:当归10克、黄芪15克、枸杞10克、鸡肉300克、姜片适量。
功效:
当归:补血活血,促进血管新生。当归多糖可以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局部血供。
黄芪:增强免疫力,提升体力。黄芪多糖能显著增强免疫功能,提升机体抗病能力。
枸杞:调节骨代谢平衡,延缓骨质退化。枸杞多糖能调节骨代谢,延缓骨质退化。
鸡肉:补气血,提供高质量蛋白质。鸡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有助于恢复体力。
这些材料共同作用,帮助强筋壮骨,恢复身体元气。
科学佐证
现代研究证实,当归多糖可以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局部血供;黄芪多糖能显著增强免疫功能,提升机体抗病能力;枸杞多糖则能调节骨代谢,延缓骨质退化。
骨折康复是一场“持久战”,中医药膳通过分阶段调理,帮助患者从“祛瘀”到“续骨”,再到“强体”,逐步恢复健康。结合时令食材和科学佐证,使得食疗方案更加精准、有效。
健康提示
因人而异:食疗需根据个人体质和恢复情况调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动静结合:骨折后避免过度活动,但也不宜完全静止,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康复训练。
心态平和: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加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