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奇迹 在这里创造
——记泸州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ICU)
志坚 初旭 摄影报道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又一次打断了泸州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宁静。张志鸿主任旋即赶到急诊科,送到的患者已经出现面色紫绀,四肢冰凉,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呼吸音消失,心电示波呈现心室颤动……张志鸿主任没有任何的犹豫,立即为患者施行紧急气管插管,成功插管后又紧接着给予患者简易呼吸器机械通气,并配合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术。经过紧张而又有序的积极抢救,数分钟后患者呼吸心跳恢复,面色紫绀症状减轻,初级心肺复苏成功,让全体医护人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又投入到另一例病员抢救当中。据介绍,这样的中国版“危急时刻”经常在这里上演。
适应发展 重症监护室应运而生
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我院管理现代化的需要,2007年5月, 泸州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救治中心)宣告成立,作为严重复合创伤病人救治中心,作为全院综合性ICU,它开始积极发挥着多学科协作平台的作用。
从成立之初到现在,重症监护室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该科室担负着全院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拥有多台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中心监护系统、进口高档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等监护治疗设备,能对危重病人进行心电、血压(无创血压、有创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指脉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中心静脉压等监测。目前已组建起一批充满朝气而富有经验的医护队伍,其中多人曾先后多次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ICU、心内科进修深造,曾有多人参加省内外ICU学术交流会。在机械通气及重症感染、各种休克、严重复合创伤、重症胰腺炎、临床营养、内环境紊乱纠治、多器官功能不全的中西医结合救治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科室主任张志鸿,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曾先后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及颇具规模的大型医院ICU进修学习,曾参加北京协和医院举办的机械通气培训班学习。作为主治医师,不仅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及各科危重病的诊治,而且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感染、各种休克、严重复合创伤、临床营养、内环境紊乱纠治、多器官功能不全的中西医结合救治等方面也有较丰富的经验。同一科室的住院医师黄远琼 ,本科学历 ,学士学位,中共党员。曾在综合型专业医院ICU进修学习半年,参加华西医学院ICU专业的多次短期学习。具有较丰富的ICU工作经验,能胜任ICU各种急危重病的抢救和治疗。住院医师罗彦、郑航都是医学院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共党员。经过磨练,已具有一定的ICU工作经验,熟悉各种ICU危重病的抢救及诊治。同时,这里还拥有像徐静等一批具有专业护士经验,高尚职业情操的护士人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服务理念:让生命在这里延续!同生命赛跑,与死神搏斗!留住重症患者最后的生存希望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泸州市中医医院ICU成立以来,成功救治了无数例濒临死亡的重症患者。坚守着一个信念: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一次又一次地,把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患者又重新抢救了回来。作为一名ICU的医护人员,这是最让人感到欣慰的事。
2008年5月 ,重症监护室又面临了一次重大的考验。患者是一位82岁的老年男性。因上腹不适,呕血,解黑大便2天,急诊收入该院内一科,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电解质酸碱失衡。因病情重,治疗无好转,遂于
入室时,患者呈休克状,重度贫血貌,心率快,血压低,肠鸣音活跃,同时合并有肺部感染,稍有耽误,就有可能错过抢救的最佳时机。张志鸿主任果断作出决定,在给予ICU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立即给予扩容、止血、制酸、升压、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等抢救,并迅速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以满足快速补液的需要。入室后不久,患者又分别呕吐鲜血两次,医护人员立即给予更强有力的止血措施,并紧急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通气以避免误吸。经过一系列积极抢救,患者呕血停止了,血压能通过升压药维持。
在全体医护人员稍稍松了一口气时,新的问题却出现了。患者逐渐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增快,血氧分压低,氧合指数已低于200。患者由于严重的肺部感染及肺外因素诱发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本身患者的休克都还没有完全纠正,又出现了ARDS,同时一系列的辅助检查结果及症状体征提示患者还患有脑梗塞,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感染性休克,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病人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之后,患者的呼吸频率逐渐下降,呼吸性碱中毒减轻,治疗初见成效。
事隔两天,患者逐渐出现全身水肿,以低垂部位为重,同时血浆蛋白较低,考虑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需要大分子量的胶体液堵漏,以减轻水肿症状。这是该科诊断的首例此综合症,立即向药剂科申请万汶以减少毛细血管渗漏。万汶的应用明显减轻了患者的全身水肿情况,为以后毛细血管渗漏症病人的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患者消化道出血逐渐停止,并逐渐停用了升压药,同时给予静脉高营养以加强支持治疗。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之后,患者终于在
打败死神 让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重生
今年10月7日中午,一位79岁的老年男性患者被家属急诊送到该院急诊科抢救。患者被送到急诊科后,很快出现了呼吸心跳骤停。ICU值班医师张志鸿主任一接到急诊科急会诊电话后,就立即带上喉镜、气管导管等相关抢救设备紧急赶到急诊科参与抢救。当张志鸿主任到达急诊科时,患者已经出现面色紫绀,四肢冰凉,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呼吸音消失,心电示波呈现心室颤动。以上一系列的征象均提示患者已经出现呼吸心跳停止,若不立即实施有效地抢救措施,患者的生命将会在很快的时间内终结。多争取一秒钟,患者的生命就将多一份希望。张志鸿主任没有任何的犹豫,立即就为患者施行紧急气管插管,成功插管后又紧接着给予患者简易呼吸器机械通气,并配合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术。经过紧张而又有序的积极抢救,数分钟后患者呼吸心跳恢复,面色紫绀症状减轻。但患者仍呈昏迷状态,血压能测到但很低。上述初级心肺复苏成功后立即将患者转入ICU继续给予高级心肺复苏。
转入ICU后患者仍然呈昏迷状,双瞳孔无对光反射,低血压,四肢冰凉,全身皮肤花斑,无尿,血气分析结果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以上情况提示患者心肺复苏术后并发了心源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缺血缺氧性脑病,代谢性酸中毒。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等一系列抢救治疗措施。经过ICU的积极有效抢救,患者病情逐渐缓解。第二天患者血压逐渐回升,升压药开始减量,小便逐渐恢复正常。第三天,患者意识逐渐转清醒,第四天,患者逐渐脱离呼吸机,逐渐停用所有升压药痊愈出院。
据介绍,这样成功复苏的病例在重症监护室已经不是少数了。每年就诊人数从创办之初的90人,逐年递增,2008年200多人,今年就有500多人到此就诊。在这里,许多重症患者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望着露出了慈祥的微笑。看到他们一天天康复,重症监护室的全体医护人员很是欣慰,都觉得不分昼夜地辛苦工作都是值得的。有时候病人家属都认为可能抢救不过来了,但凭着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过硬的技术,硬是一次又一次让病人摆脱了死神的威胁,一次又一次让患者重获新生!在危重病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现在,重症监护室又在不断收治着新的重症患者,继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坚持着最初的信念: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只要有一线希望,决不轻言放弃!相信自己会在困难中逐渐成长,在挑战中变得成熟,在自信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编辑:陈栎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