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泸州市中医医院
24小时应诊电话:0830-3103108
预约挂号电话:0830-3192516(接电话时间8:00-11:30,13:30-17:00)

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国家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

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心衰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坚定中医信念 重塑高远定位 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
来源:《泸州中医》第二期    发布时间:2018-12-10 17:58:07

 

坚定中医信念 重塑高远定位 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

毛树松口述/审阅 陈栎汀整理

2009年9月25日

        题记:

        根据国家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在全国开展“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评审工作,我院经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推荐参加了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的申报并通过了预审。 9月2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出“现场评测小组”来我院,开展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评测。在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医院各部门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对我院信息系统功能的现场评测工作。24日晚,国家局评测小组就现场评测意见和建议,向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医院领导做了反馈,圆满完成了现场评测工作。

        25日上午9点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评审专家组组长,中医药标准化与信息技术知名学者毛树松教授,受吴滨院长的邀请,以“坚定不移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主题,在九楼会议室为我院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了一场即兴演讲,毛教授用他清晰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从“怎样认识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形势;关于中医药现代化;关于做好中医药本职工作的三要素——感情、境界和勤奋”三个专题进行了阐述。会后,与会者大呼受益匪浅,没能亲自参加的人员均感到十分遗憾,为此,我整理了笔记,大致还原了演讲内容,并有幸获得了毛教授的亲自审阅和修改,其演讲内容整理如下:

        市中医医院的同仁们,大家好!在你们医院的这两天,通过和医院领导、中层干部以及具体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的接触,我们看到了一个积极向上的、认真敬业的优秀的医院领导团队。作为一个已从事中医事业研究的老同志,我感到很欣慰,所以今天,我非常乐意地接受了你们吴院长的邀请,就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等问题的一些认识和感受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一、怎样认识当前中医发展的形势。

        我本人是学理工科的,在中医单位从事中医现代化研究40余年,经历了现代中医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医药学术发展战略研究以及中医药标准化与信息技术研究工作。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和研究结果,我认为,当前,中医药事业已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环境,对于中医事业的发展而言,其形势一片大好,我们对此应该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增强信心,并努力把握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

       (1)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

我国是唯一将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大法的国家,我国宪法规定,要“发展现代医学和我国传统医药”。200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标志着中医药发展步入了法制轨道。

        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对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医药事业,均做出过一系列重要的指示。毛主席曾说:“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他把中医药称为伟大的宝库,要努力发掘提高。邓小平主席曾有一个字字千钧、影响深远的著名批示:“一定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建议以中央名义加一批语转发下去”。江泽民主席说:“中国的医药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制定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治疗疾病的新技术新方法,推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2008年3月,胡总书记还强调,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他在一篇被国际最高学术权威网站——中国文化科学权威研究网站转帖的文章中指出:“中国人吸纳了现代科学的全部,又充满着东方式的思辨,如果把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挖掘出来,那么一场全新的科学革命就产生了,而这场革命将证明中医是一门伟大的科学体系,它远远比西医要强得多。”这些精辟的论断和重要指示,成为我国医药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国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

        回顾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历程,反中医思潮沉渣时有泛起,中医发展之路曲折艰难。最近的一次是2006年,中南大学张功耀等导演的一出所谓“网上万人签名取消中医”的闹剧(最后经查只有一百多人签名),并引发了一场对中医药的科学性和作用地位的大辩论,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为此,国务院主持国家卫生工作的吴仪副总理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以“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为题,发表了非常明确和重要的指示,吴仪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其地位、作用及科学性不容置疑”。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香港大学有个世界知名的生物学教授,在受到当时的国家卫生主管领导接见时表示:我愿意利用我们先进的技术和研究资源来帮助你们把中医科学化。那位领导笑了笑说:“以世界权威——牛津大辞典中关于科学的定义:科学是其理论在实践中产生,又回到实践中,并被实践反复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作为评价标准,中医学是一门科学是毋庸质疑的。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是现代化而不是科学化的问题。)

        当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这些战略决策和重要讲话立即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迅速起到了明辨是非,拨乱反正的作用,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可靠保障和坚实基础。

        同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保护和发展中医药,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医院建设,推进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强对重大疾病的研究。并要求各有关部门从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国家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务院16个部门联合发布实施《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面推进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报告共有20多页,我描红了两句话:1、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技术领域;2、中医药是作为中华民族对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将会做出巨大贡献的领域。(这是科技部和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对中医的界定,对于中医而言其“意义重大,影响不可小视”。)

        为此,国家正式启动了被大家誉为的“锦涛工程”,即:1、中央在3215所中医院(含民族医、中西医结合)中选出16所,每所中医院投资约3亿元,构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建设320所地级市中医医院为国家重点中医医院,并给于每家医院数千万元的财政支持.....(贵院是建设单位之一)。截至目前,国家已投入经费500亿元以上来发展中医药事业,这一切,都充分说明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正面临着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2)中医学将为世界生命科学的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美国国家生命科学研究院(NIH)是国际生命科学技术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研究机构,其拥有全球顶尖的生命科学科学家,其每年的研究经费占据了美国1/3的科研经费。2003年,NIH向美国参众两院提交了《美国中长期发展规划——生命科学发展路线图》,布什总统签署通过了这个价值500亿美元的法案,用25年的时间构建美国的生命科学数据库。(仔细研究后,我感到很有趣,实际上这个报告只需改三个字,就可成为“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路线图”。)

        在该路线图中,美国生命科学家一致认为,生命科学不再是实验科学,而是信息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应该采用复杂科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这恰恰是中医学发展之路,并且已经延续了几千年)。该路线图提出:其一,西方医学必须高度重视人的反应,把实验室平移到病床边,关注人的反应。西医治病是不关注非定量的指标的,比如眩晕、头痛等,而中医临床对人的这些反应是非常重视的,并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方法就是其具有鲜明特色的结晶。

        (小评议:目前在我国医学界普遍存在“老鼠点头”的现象,不管你是什么博士,老鼠不点头,你便没有成果。现在中医高等院校培养的中医博士大多都在实验室里鼓捣,对此我不置可否,让历史去做结论吧。但根据NIH路线图的观点,这种现象一定会改变,因为技术在进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二,药物研究要从单体结构类药到多成分复合药物的研究。并要研究药物多种成分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这种方法与中医治病采取辨证论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的临床药学研究方法不谋而合,曾经被认为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不科学的中药学研究方法被认同了。可见路线图的这种临床研究新观念,指出了西医临床的问题症结所在,说明了中医临床注重观察和研究人的感觉和反应的高明之处,否定了以实验来验证一切的做法,而要求将实验指标和生命体徵都作为研究复杂生命现象的依据,无疑是正确的,也是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一种趋势。

        综上所述,中医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是经历了数千年临床实践检验的科学,其丰富的学术内涵和先进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成为世界生命科学宝库中的瑰宝。当前,中医药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作为中医人必须建立对事业的信念,要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前景有十足的信心,要树立正确的中医学术的科学发展观。应该坚信,只要我们遵循中医学的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采用人类现代科技成就实现中医现代化,就可以为,也应该为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

        中医药学作为一门复杂科学,如何承继其核心的精华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如何在现代最新科技成果的催化下破茧腾飞,则是当代中医药界的重任。这便是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中医药要现代化必须走标准化和信息化之路!

        二、关于中医药现代化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并对世界有所贡献。作为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中医药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的突破,将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关于系统性,指的是中医药学需要实现中医药的标准化、规范化;要用现代的语言重新诠释中医理论,并以现代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来构建现代中医药学术体系。所谓复杂性,是强调中医药学是一个研究极为复杂的生命现象的科学,只有采用复杂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才可能真正实现其研究目标,现代复杂科学的主要技术工具就是计算机技术,这就要求中医药必须实现信息化,构建中医药信息“高速公路”和中医药知识库,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以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为目标的中医药知识工程研究,最终实现其在复杂性关键问题的突破。可见当前标准化和信息化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大家都知道,韩国的高丽参在世界上非常有名,出口量非常大,在国际市场占世界人参产量近半,据有关资料统计,在20世纪前韩国的高丽参的一系列产品的出口产值比我国所有出口的中药还高。研究表明,韩国将高丽参产品国家专营化,实行极为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最终实现了产业规模化和产品国际化,成为韩国国家的一个支柱产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如何解决中药标准化的问题。中医药是非常丰富的资源,如果我们能借鉴像韩国的经验,以标准化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来开发中药和开拓国际市场,那将是一种什麽前景?)

        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有个“预防血吸虫病”项目,准备投入数亿美元的研究经费,当时,我作为信息技术专家参加了项目方案的策划和论证,可是在该项目中完全未涉及中医中药,所以中医一分钱都未拿到。当我提出中医药应该参与,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WHO专家指出,我们是以数据,特别是国家提供的权威数据为依据来决策的,因为在你们国家的统计数据库内没有中医的相关数据!我无言以对!只能表示惋惜!究其原因就是中医缺乏疾病分类和相应的诊断标准,中医的临床数据无法纳入国家数据库。这一件事对我产生的震撼是非常大的,使我开始思考中医药标准化问题,并意识到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从而使我做出了一个改变我一生的决定,将我的研究方向从生物医学工程改变为中医药标准化与信息技术研究,为次我毅然将“中医工程研究所”改名为“标准化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此后的10年里,我们这个团队,先后完成了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品(中药部分)分类与代码》的编制;国家中医病例首页标准的编制;主持了“中医药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和《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的编制;参与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发展纲要》的编制;主持了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中医技术标准分类研究》,构建中医药标准化体系成为我一生追求的学术目标。

        特别可喜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年决定将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正因为我们的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已经实施了十余年,并被广泛的应用,而在该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中国当然的掌握了主动权,在争取中医药国际标准的斗争中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今年5月和8月,我受WHO的邀请作为中国专家组成员先后两次参加了日内瓦和香港的相关重要技术决策国际会议,感到特别的荣幸,我们的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不仅得到中医药学术界的认可,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认可和肯定!

        以上,其实可以说明了我当年的选择和定位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医科学发展的需求,并顺应了中医和世界生命科学发展的趋势,所以我们的科研之路——中医药标准化和信息技术研究,越走越宽,越来越主动。

        最后,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简要地以做好中医药本职工作的三个要素分析来结束今天的汇报与交流。

        三、做好中医药本职工作的三个要素

        中医药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和艰巨,怎样才能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中医药人的期望,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抓住机遇,把本职工作做好呢?从我自身47年的中医研究教学工作历程和经验,我总结了六个字,即“感情、境界和勤奋”。

        所谓“感情”,是指我们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要对中医药的科学性有充分的认识,要带着为发展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深厚情结和信念,以及坚定不移投身中医药事业的决心!这是做好中医药本职工作的精神支柱。

        所谓“境界”是指我们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中医药人的工作境界,也即是应该将自己的工作目标高定位,即,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来思考和决定我们的工作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了解中医药发展战略,要观察学科发展前沿,站在学科行业前沿去思考,再反过来看需要你做什么?怎么做?有一句名言:“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不管你是中层干部还是员工,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立足本职,重塑高远定位。比如你站在院长的角度去思考你的工作,以“我为医院生存发展做了哪些贡献?”作为相对的高目标,工作结果就会大不相同。一个没有较高工作目标、得过且过的人,不可能把本职工作搞好,当然也不可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所谓“勤奋”指的是工作态度,一种能公而忘私的工作精神。“勤奋努力”,这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最简单道理,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保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管遇到多少磨难,我们的精神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你可以活得庸庸碌碌,但是你如何给自己给你的下一代做个交代呢?人生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但一定要有意义有价值,这就一定得要求自己,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一种永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感情、境界、勤奋”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三者缺一不可。我相信,在每一个工作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中医药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党和政府的“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精神和决策引领下,中医药事业一定能蓬勃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中医药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的突破,将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结  语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信息化建设是中医院发展必行之路,明年春,信息化医院示范建设即将开始,建设为2-3年。你们的吴滨院长提出再造工作流程,希望是巨大的,每一个中层干部每一个人都要把信息化建设当成自己的事情,对你的岗位的信息化建设请赶快深思熟虑。还是那句话,最重要的是工作定位,其基本思路是:1、以医院的生存发展;2、抓住医院信息化机遇。在泸州市中医医院信息化的进程中,谁抢占了先机,谁就掌握了“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工作主动权!希望大家成功!在这里我也表一个态,只要你们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我将会尽一份力量,成为你们中的一员!

        同志们,泸州市中医医院是否能成为真正的国家队,要看大家。在这个千载难逢的中医药高速发展期,大家都要积极出谋划策、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工作,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争取成为30个中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

        谢谢大家!

 

编辑:陈栎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