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这场与新冠肺炎的战“疫”中,泸州市中医院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为抗疫而努力付出的人。他们都是最平凡的人,但是在用着自己的平凡成就最伟大的事。让我们跟随逆行进舱勇士们的文字一起看看他们在舱内的抗疫故事。(排名不分先后)
何崇菊 外二科
今年2月1日,通过医院自愿报名,培训,考核合格,我成为了首批入驻泸州市传染病医院的医护人员中的一员。在前期工作中,我努力克服医院的艰苦条件,积极调整心态,迅速适应工作。最开始一天要上两轮班,围绕工作的时间都是十多个小时,昼夜颠倒,内分泌紊乱,长痘,失眠,病房里洗手的只有冷水,每次下夜班洗手是最痛苦的事,洗完后总是双手发白,指关节冻得发紫。工作中护目镜的起雾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护理工作的开展,仅能依靠模糊的视力进行操作,同样的事要比我们平时多花成倍的时间才能完成。由于这里的病人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治疗间歇我们也常常跟病人聊聊天,多听听他们的主诉,尽可能满足合理的要求,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我的家庭而言,除了我老公知道以外,其余家人都是通过医院的文章才了解到的,为了避免他们的过度担心,我是在工作10天以后才给养育我长大的爷爷奶奶打了第一个电话,一向严格的爷爷在电话那头哽咽了,对我说:家里一切都好,你一定要注意身体!瞬间,我也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匆匆挂了电话。
刘明洋 ICU
2月19日,我踏上征途,前往抗击新冠第一线。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始终恪守南丁格尔誓言,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不曾退缩,勇敢站在第一线,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繁重的各种护理工作之中,除了治疗,还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心理活动,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让患者安心接受治疗。对于这次特殊的经历,心中感慨万千,每一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作出抗击病毒的贡献,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战胜病毒,这也是我人生中宝贵的一次历练。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也特别感谢同事朋友家人的支持。
姚婷 内三科
在市传染病医院工作期间,在病区和寝室楼两点间穿行,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全部。刚来时,路边的花还未盛开,一朵朵花苞鼓的好像轻轻一碰就会爆破似的,让人心生紧张的投入工作。测量生命体征、测血糖、书写护理记录,我做的事情就同平时的工作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模糊不清的护目镜,口罩在脸上留下的一道道压痕,让我总是大汗淋漓的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让病房的婆婆一见我们就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她神情惶恐的说:看着我们就害怕,穿的像是全副武装的“恐怖分子”。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下,我们除了应用自己专业的知识护理患者外,更应该多与患者交流,多开导,多鼓励,多关心,心理护理也是治愈他们的良药。
经过我们多天的努力,婆婆再也不怕我们和她接触了。病情也在逐步好转。在此环境下,我们要隔离病毒,但是不能隔离爱。病房里的另一位大哥也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度从轻症患者转为重症,稍微一动就喘气明显,痰多,需要佩戴呼吸机辅助呼吸,需要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需要严格控制饮食控制血糖。24小时安置心电监护也是严重影响休息,更不要说各种抽血,输液等侵入性操作带来的身体痛苦。大哥是最“听话”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经过医护人员和他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于2月26日治愈出院。他的乐观坚强感动了我,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同病魔做斗争的精神,让人敬佩!
3月20日是我们出仓的日子。这期间看着患者一批接一批的出院,很开心!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有此经历,此生不悔!
此时春光明媚,寝室对面农田里的油菜花在绿油油叶片的衬托下,漂亮极了。
你看,严冬已过去!城市正在苏醒!
丰泸 安全保卫科
2020年2月8日接到通知,安全保卫科要派人到泸州市传染病医院工作时,我便主动请缨到一线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伍兵,我时刻准备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来到泸州市传染病医院后,我积极投身到防疫工作中,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到岗为每一名工作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测体温发口罩及登记,并提醒所有人员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及做好周边环境消毒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的身影,时时刻刻为医护人员做好后勤保障,每晚按照要求对院区进行巡查及夜间来访人员做好登记,认真按照上级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猝不及防,中医人守望相助。这一个个的故事串联起来,便是中医人品质的笃定与坚守。
泸州连续数十天无新增、武汉全面解封,是数以万计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的无私付出,他们通过自己的坚守,诠释着平凡中的伟大。一道道医务人的微光,闪烁着,汇聚成星河。
编辑/赵亮、林正宇
审核/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