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各个地区各个行业正在陆陆续续有序复工,你们心心念念的火锅外卖已经安排上了,你们挂念的托尼老师也已经逐步上线。可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他们却从来不敢放松。疫情发生以来,一批又一批的泸州市中医院人奔向防控一线,有正奋战在市传染病医院一线的,有已完成阶段性任务撤回隔离的,还有已收拾好行李整装待发,待一声令下后,将赶赴湖北支援的。此外,从预检分诊到消毒杀菌,从临床一线到行政后勤,医院的每一位职工从大年三十一直坚守岗位到现在,没有一刻的放松,没有一天的休息。
对于忙碌的医务工作者来说,火锅已经成了奢侈品,方便面常常成为他们的主食,冷菜冷饭是家常便饭,头发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了他们的负担。为了降低被感染的风险,不管是男同事还是女同事,都纷纷对自己下了“狠手”。电推剪、剪辣椒用的大剪刀,成为了他们对自己下狠手的工具。短,更短,再短,实在不行,那就剃成光头吧。“不是不出去剪,是实在是没有那个时间,也不放心。” “我也不喜欢我现在的头式,但是也没有办法啊。”
(2月15日,小编对面工位的小伙伴终于忍不住对自己下了狠手)
(2月14日,10元快剪。泸州市中医院第三批抗疫医疗队队员、护理部主管护师张静在出发泸州市传染病医院前剪掉了自己10年的长发。)
(2月15日,一把手术用的备皮刀,一瓶医用消毒凝胶,科室副主任黄远琼充当“造型设计师”,曾经的带教学生、科室医师石祖梅充当“理发师”,泸州市中医院第三批抗疫医疗队队员、内八科副主任医师张文强的“剪发行动”就这样完成了。)
(2月11日,因为要轮流值守医院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内五科主治医师喻宇在爱人的帮助下,剃成了光头。刚剃完时,因为一时没有认出来,他三岁的女儿直接被吓哭。)
(医院双职工、在检验科工作了33年的检验师杨小川是离病毒最近的群体之一。作为“背后的医生”,他却常常要与疑似患者的标本直接“面对面”交手。为了降低感染风险,自大年初一上班以来,他的爱人五官科护士长张月波已经两次“失手”,最后不得不帮他剃成光头。川哥说,安全第一,好不好看不重要。)
(自大年初一以来,每天早上7点至晚上11点,33岁的安全保卫科工作人员丰泸一直坚守在医院发热病人检测点开展预检分诊。因为泸州市传染病院人手紧缺,2月9日,丰泸主动申请到了传染病院工作。连续10多天以来,他的胡子长长了,头发也长长了,“大哥”也一下变成了“大叔”既视感。直到志愿者上门剪头,他的“容颜”才逐步恢复。)
在这攻坚克难的特殊时刻,泸州市中医院“临时发屋”上线啦,门诊部主治中医师张红军“不务正业”主动申请,义务当起了理发师,“客源”还不少呢。
原来,为了解决医院职工们的“头等大事”,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人员流动和人群聚集,张红军自愿申请利用休息时间为全院职工提供免费理发服务。
一把电推剪、一块围布、一包纸巾、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两把剪刀、两把梳子,这是 “临时发屋”的全部家当。工具是五官科护士长张月波主动贡献出来的,地点设在医院会议室旁楼梯间。为了不影响工作,剪头只能在休息时间,实行预约制,并且一用一消毒。“现在是特殊时期,很多同事都被头发的事情困扰,所以我就想着来志愿为大家剪头发了。”张红军说,自己并没有专门学习过理发,仅有的剪发经验来源于读书时和同学间相互剪过以及在工作早年间,曾为本院职工及久病不能下床的患者免费剪过头发。不过,看到源源不断的“客流”,相信这位平时拿手术刀的外科医生剪出来的头发也应该是很不错的,大家一起来看看“托尼张”的技术怎么样吧?
文/李娟 图/赵亮 李娟 视频/赵亮 林正宇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