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中药变得如此快捷
——市中医医院推广小包装中药饮片速记
现在,患者到市中医医院中药房“抓药”,发现传统的“手抓戥称”(即药房按医生处方手工抓药、过秤、分包)的方法渐渐被一个个独立透明小包装中药饮片代替,即到即取,对中药的名称、数量及重量一目了然……
长期以来,患者到药房抓中药,都是经过传统的“手抓戥称”,一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药。如果对中药的数量和重量表示怀疑,只能到药检处复检,程序繁琐。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探索改进中药饮片调剂方式,要求医疗机构大力推广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目前,市中医医院已全面实行小包装中药饮片。
保持特色 计量准确
退休教师张女士患有慢性病,常年服用中药调理治疗。张女士经常往返于各大医院抓药,有时却发现,拿到手里的中药,每副中药大小不一,总怀疑是否缺少分量。打开包装一看,傻眼了,既认不全药材,也无法掂量其分量。
市中医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蔡文烈告诉记者,所谓小包装中药饮片,就是把中药饮片按照医生处方常用的剂量分别包装,并在包装袋上标明名称、产地、规格、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执行标准和企业名称等。
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小包装中药饮片有着诸多优势。一是保持特色。小包装中药饮片保持了中药饮片的原有性状,不改变中医临床以饮片入药、临用煎汤、诸药共煎的用药特色,且能满足临床医师处方用药的常用剂量。 二是剂量准确 。中药配方一直以戥秤逐一称量调配为主,这种调配方式常出现称量不准、每剂分配不匀等弊端。小包装中药饮片是采用感量为0.1克的电子秤,按设定的剂量精确称量后包装,有效地控制了每包中药饮片的装量差异,比传统散装中药饮片降低了称量误差,确保了调剂剂量的准确。此外,中药饮片处方多为复方,使用传统散装中药饮片配方,每剂药中多种饮片混合,复核时只能确认所调剂的处方中药饮片种类有无“错漏”,不能复核方中每味药的称量是否准确。小包装中药饮片采用透明的材料包装,在包装袋上均有品名、规格、煎煮方法等文字说明,既能复核中药饮片种类有无“错漏”,又能复核每种中药饮片的剂量。
定量包装 减少等候
记者在市中医医院采访发现,以前中药房取药处排队现象减少了,只见密封好的独立小包装中药饮片让患者即到即取。蔡文烈告诉记者,传统中药饮片由于每个药方有数十味药,药房的工作人员手工配制一副中药起码要20—30分钟,而现在服用中药的人越来越多,工作量非常大。如果采取传统方式,患者取药等待2-3个小时是司空见惯的事。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实现了变“戥药”配方为“数包”配方,配方的速度大大提高。
此外,传统散装中药饮片的许多品种含有较多琐屑、灰尘,并因其裸露而受日光、空气以及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发生质量变异。而小包装中药饮片由于大多采用透明的聚乙烯包装,可有效防止中药饮片的生虫、长霉等,供制备小包装的中药饮片通常经过干燥灭菌处理,保证了中药饮片的纯净度与质量,并有利于贮存与养护。
使用小包装后,中药的价格有何变化?蔡文烈说,由于成本的增加,小包装中药饮片比传统散装中药饮片的价格略高一些,但小包装中药饮片是采用感量为0.1克的电子秤,剂量更加准确,分剂更加均匀,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配方,患者可根据包装袋上的标注与处方进行核对,获得知情权,有利于监督调剂质量,提高患者对调剂质量的信任度。与略高的价格相比,患者得到了更多实惠。